教育科学学院 吕佳萍 交流学校:瑞士苏黎世师范大学
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到国外的大学上学,我因此体会到国外大学的上课氛围,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我在瑞士苏黎世师范大学学习的课程有四门,在苏黎世大学有一门,其课堂与国内不大相同。
首先,课堂以学生讨论,老师指导为主。我所在的五门课中有四门课的老师都采取这种授课方式。即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文献及资料,课上以小组形式分别讨论老师所准备的问题,接着汇报,期间学生有问题可以提出,大家一起讨论,最后老师总结。我感觉就是我需要为每节课付出劳动。如果我课前没有阅读文献,课堂上我便无法讨论,就代表我浪费了一节课。而在华师,老师一般采取讲授为主,课后作业为辅。所以我在华师几乎没有课堂讨论的经历,一般老师讲授,我们接受。而小组合作在华师也是比较普遍的,不过一般体现在课后作业上。这里普通将小组合作运用到课堂上,课堂主体为学生。
二是,全英授课。瑞士的官方语言并不是英语,而苏黎世作为德语区,人们主要讲德语,但是在苏黎世师范大学里面却设置了只以英语教学的课程,而且是针对所有学生,并不只是交换生。我个人很欣赏这一点,因为老师只要英语授课,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讲英语。这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很有帮助。但是苏黎世师范大学的大部分课程仍然是以德语教学,而我不懂德语,所以有许多感兴趣的课程都只能放弃了。尤其是数学类的课程,全部以德语教学。
三是,学校额外为我们报读德语班,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德语的机会,我非常感激这一点。但是这个德语班却不是很让人满意,老师用德语教德语,我完全不明白她在讲什么,所以学得很辛苦。据说将人置于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他很快能掌握该种语言,是瑞士人很信服的一种教学与学习方式。也许这就是瑞士人能够掌握几种语言的原因吧。但这并不适合我们。
四是,不同大学间的资源分享。前面我已经提到我在苏黎世大学有一门课。虽然我是苏黎世师范大学的学生,但我也能选择苏黎世大学的某些课程。瑞士的老师比较紧缺,大学间的师资分享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图书馆的资源也是共享的。
五是,对于不懂德语的学生来说没法善用图书馆及文献资源。因为其图书馆里面大部分书籍是德语,而且我们不懂怎么利用其网络搜索相关文献。所以我们非常想念中国期刊网。不过其图书馆环境舒适,而且有影视观赏室,并能借阅光盘等,尤其是小学教科书很丰富,所以我还是喜欢泡图书馆。
六是,有一门课我获益许多,该课有关儿童与流行文化。在这门课上我了解了瑞士小孩正在接触的流行文化,并能因此与中国的情况做比较。正因为我们需要为这门课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才能学得更多。我与另外几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选定我们的学期主题,一起撰写报告草稿、分析与最终草稿并一起汇报我们的结果等。期间我能够到苏黎世国际学生采访一名学生,这是我第一次与当地学生有比较深入的谈话。另外,我在与外国人的合作中也感觉到了我们的不同。其实我觉得他们的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对任务的要求也不高。不过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每个人的意见的尊重。在小组内,你可以大胆说出你的想法,他们一定会给你反馈。
最后,实习。我们在这边每周有一天的实习。学校为我们寻找能够讲英语的指导老师,然后一个学生跟着一个指导老师学习。我们在国内暂时没有实习经历,所以在这里实习的时候有点紧张。这里的实习与我听说的国内的实习不一样。老师不是一直要你帮忙改作业,收拾教室等。他们马上让你开始上课,英语课或艺术课等。并且在课后给予你许多反馈。而且,我觉得这里的小学老师压力很大,他们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20人左右),不仅要教各种科目,还要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我的指导老师让我意识到尽管以后我可能不是班主任,我也有责任教会学生数学以外的东西。
总的来说,在这里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的过程,有许多东西我第一次接触,我需要去理解去接受。老实说,我觉得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并没有我在华师所学到的多,但是我所经历的却比我以前经历的厚重得多,我的观念、学习方法等受到了影响。我相信,这一份特别的经历,会让我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