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小贴士 | 出行常识之二:卫生健康风险篇(转载)

图片

卫生健康风险篇

图片 (一)卫生防疫要点

  1. 出境前详细了解目的地国医疗制度、费用情况,制定适宜的医疗保障计划,以及有关 传染病疫情状况,尤其是针对外国人的最新限制性措施,可于出发前接种必要的疫苗, 如新冠疫苗、流感疫苗、A型及B型肝炎疫苗、破伤风、白喉等。

  2. 了解办公驻地周边医疗资源,包括附近的药店、医院等急救资源情况,以及驻地与急 救资源之间的距离、路况信息,提前了解并熟记当地的急救电话,对相关重要信息进 行记录,以备危急时刻方便使用。

  3. 在海外期间,自觉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疫情防控指引和管理规定,尽量避免或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避免到教堂、娱乐场所、集会、游行等人群密集地方。

  4.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与通风,居住和工作场所要注意防蚊、虱、 蚤、螨和吸血蝇等害虫,黄昏或天黑后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室外穿长袖和长裤,尽量 减少暴露的皮肤,预防蚊虫叮咬。

  5. 注意在外饮食健康,饭前便后勤洗手,尽量避免吃未煮熟的食物或喝未煮开的水(除 正规密封矿泉水)。

  6. 关注发热、腹痛腹泻、咳嗽、皮肤过敏等病症,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尽快就医,并 及时告知派出用人单位或家人。

  7. 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较长或症状不明显,因此,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外派人 员归国后到家前,最好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健康评估,到家后若感到不适,也应尽快与 当地保健中心或其他旅行医学专业机构或与所属公司联系,避免延误诊治。

图片  (二)疟疾(Malaria)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因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急性寄生虫传染病,主要流行 于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其中以非洲最甚。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有病 人约1亿人,其中约100万人死于疟疾。儿童、孕妇、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本地流行 的疟原虫免疫力较差,是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

疟疾的传染源是现症病人及无症状带虫者,在自然条件下,疟疾传播媒介为按蚊。输血和 母一婴传播也是传播途径之一。疟疾的初期病症与感冒相似,有间歇性发烧、发冷和头 痛,并可导致并发症如肺水肿、肝肾衰竭贫血、甚至昏迷;后期如不经过治疗有可能发生 严重并发症如脑型疟、黑热尿,甚至导致死亡。

应对方法 

疟疾发作期及退热后应卧床休息,注意水分的补给,饮食宜为流食或半流食;寒战时应注意保暖,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时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 常用抗疟药包括氯喹、哌喹、硫酸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等。

预防

根据 WHO 最新建议,目前没有疟疾预防用药是百分之百具有保护作用的。疟疾的预防重点在于做好个体防护,防止被蚊子叮咬。疟疾潜伏期较长,因 此回国后也应保持警惕。前往疫区回国后3个月内,若有不明原因的发烧, 应去地级及以上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做检测,并及时就医。

图片 (三)登革热(Dengue  Fever)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 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 登革热出血热,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 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应对方法

目前针对登革热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登革热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住有防蚊设备的隔离病房,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 的富含营养的易消化食物为宜,注意清洁口腔和皮肤,保持粪便通畅;对高 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高热不退患者可给予药物治疗;出汗多、腹泻者需 及时补液,维持水电平衡;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患者应及时降低颅 内压;有出血倾向者需及时给予药物止血。

预防

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低于1%,老年人有动脉硬化者及严重出血者,预后差。目前无针对性疫苗,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及 早侦测疫情为防治登革热的首要工作,以防病毒扩散。

图片 (四)霍乱(Cholera)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病发高峰期 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 是使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 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霍乱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5日,以1~2日为最常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 驱症状。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重症者严重脱水、酸碱失衡、 出现循环衰竭及急性功能衰竭。

应对方法

霍乱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

预防

预防的方法除了公共卫生的改善之外,到流行地区前可以注射疫苗。

图片 (五)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受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简称 HIV) 感染后,引发的一种综合症。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HIV 携带者是艾滋病主要传染 源。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应对方法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感染初期可出现类似感冒样或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较长的无症状感染期,继之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预防

至今尚无特效药或疫苗可治疗,几无救治成功的病例,建议加强防范。

图片 (六)心理健康

来到异国他乡,远离亲人,有些人还语言不通,难免产生苦闷、烦恼。尤其是很多务工人 员工作地点在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环境陌生、条件艰苦、安全隐患多等因素均加大 了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如何排解心理问题?

  1. 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刚到海外工作,紧张与不适都是必然现象,每个人都不可能避 免,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不必过于焦虑或急于求成,要有 耐心,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2. 多交朋友,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无论发生任何情况,请您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想 想年迈父母的养育之恩,想想妻子(丈夫)、儿女的热切期望,切不可自暴自弃,更 不能伤及他人.

  3. 平时与家人或朋友保持正常的联络,以免亲友为你担忧。

  4. 通过运动减压。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释放“快乐荷尔蒙”血清 素,可降低或防止抑郁症,可缓解焦虑,可改善整体情绪,可增强脑力和活力。

  5. 及时寻求帮助。在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减缓这种压 力,那么就可以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只要你积极面对,积极解决,不自暴自弃, 就一定都会好起来的。

转载自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平安走四方”微信订阅号